我国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的市场格局,会造成后期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改进,若干年后,在全球市场上,我国将缺乏能够与‘主流CPU’竞争的自主CPU架构。 为了摆脱对海外品牌的依赖,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CPU企业发展,市场群雄逐鹿,海光信息、兆芯、龙芯中科、华为鲲鹏、飞腾信息和申威科技等多家国产CPU厂商陆续进入市场,国产CPU发展步伐加快,市场上多种CPU架构并存,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这种市场格局“并非长久之计”。 “CPU架构具备很强的垄断性,长期以来,X86和ARM两种架构占据了全球市场,被行业看作‘主流CPU’,而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下去。由此可见,我国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的市场格局,会造成后期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改进,若干年后,在全球市场上,我国将缺乏能够与‘主流CPU’竞争的自主CPU架构。”倪光南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国产CPU架构的发展技术路线仍需要仔细规划。“单打独斗”与“从众跟随”,是我国CPU产业目前存在的两种典型问题。“单打独斗”的企业,CPU主要依托自己的架构,优势是可以实现自主可控,并且满足国内应用需求,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不仅呈现生态小众化,而且难以进入世界主流之列。“从众跟随”的企业,CPU产品主要依附于别人的架构。虽然可以利用成熟的生态,但很难实现自主可控,未来可能面对指令集架构知识产权的制约,难以规避各种制裁。倪光南建议,我国CPU企业应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面向未来“主流CPU”市场,聚焦于开源RISC-V架构发展中国芯片,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可以尝试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共建RISC-V的产业生态,增强RISC-V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通过加大对RISC-V开源社区的贡献,来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最终使世界“主流CPU”市场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RISC-V架构是目前芯片产业的“新宠”,目前已经进入繁荣发展期,开源RISC-V的精简指令集非常符合CPU架构的发展趋势,大大降低了芯片产业门槛。倪光南表示, 开源模式可以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建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全球视野谋划和发展汽车芯片,聚焦开源RISC-V架构,共同完善RISC-V生态建设,与世界开源同行协同努力,抢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创新变革的发展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促成了电子、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技术高地,是各国新一轮的竞争制高点。然而,受疫情与产业周期影响,“缺芯”成为了智能网联汽车近几年的行业之痛,芯片产业对汽车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尤其是CPU芯片,被视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将未来汽车比作“四个轮子上移动的巨型计算机”,而车身的CPU芯片将会决定“巨型计算机”的性能好坏。倪光南表示,CPU不仅决定了芯片本身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引领整个芯片产业生态。“尤其是对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工具(EDA)、芯片IP库、芯片应用生态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