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观察网

ITAI Observation

信创观察网

金融业开启“深度用云”时代,信创走向自主国产化

来自: 信创纵横、南方都市报 收藏 分享 邀请

岁末年初,数字金融经历一整年的创新嬗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透过六大关键词,带你一同回看数字金融行业的2022年,展望新一年发展方向。

第五期,我们以“底座升级”一词来回看金融业新基建在2022年的重点发展态势。

2022年,进入金融科技发展2.0阶段,全面展开的金融数字化转型亟须信息技术与安全“底座”托底。以数据安全、技术革新为核心的金融新基建成为行业主流发展趋势,金融上云需求激增;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信创建设,并向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方向发展。

设金融基建新目标

2022年开年,数字新基建就跃升成为金融科技发展2.0阶段新的重点任务和目标。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架设安全泛在的金融网络,布局先进高效的算力体系。

这一新目标的设立为中国金融信创产业生态的共建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支点。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提供了“有据可依”的良性发展环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为金融上云提供参考方向。在金融信创细分领域,近年来,我国也已相继出台《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性文件,鼓励和规范金融机构建设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架构和安全体系。

金融上云需求深化

随着金融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应用层、平台层开发到顶点,底层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需求喷涌而至,金融上云需求正在深化。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行业已在加快拥抱云原生技术,开启了“深度用云”的新阶段。

近年来,金融行业的上云需求极速增长,已成为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之一。课题组发现,一方面,银行对金融业务线上化或场景线上化的需求明显增加,营销直播、智能客服、远程展业、线上理赔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银行自身的远程办公、在线会议、远程协作等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大量的金融机构开始应用云来承载应用和处理高并发业务。

梳理来看,三类玩家成为金融云赛道的主力军。一类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如京东、华为、阿里等纷纷为金融机构推出“金融云”业务;另一类是传统IT服务商,其在金融IT领域扎根已久,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庞大的客群资源,这些客群资源成为其金融云业务的潜在客户,助推其云服务业务的发展;还有一类则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子公司。

信创走向自主国产化

2021年来,我国银行业加速深化信创建设,以国有大行、头部股份制银行为首纷纷启动核心系统升级改造,布局云平台建设。金融机构和云服务平台的合作,也从证券与保险行业逐渐过渡到金融最核心也是隐私性和数据安全性标准最高的银行领域。

2020年,金融信创进行首批推广,覆盖几十家头部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要求信创基础软硬件采购额占其IT外采的5%-8%;2021年,第二批拓展新增百余家推广金融机构,信创在IT外采占比要求提高至10%-15%;2022年计划扩容至全行业5000余家金融机构,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信创在IT外采占比有望提高至15%-25%。

未来,金融信创占比将持续提高,金融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和产品,都将朝着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需求也将继续分层,大型金融机构将更偏向于自建私有云,而中小金融机构则会开始学习利用云服务平台搭建混合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金融机构赋能。

结语

这一年,金融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各类型玩家争相加入并逐渐合作共建,实现技术、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共享。随着金融信创向纵深演进,产业链条将更加完整,我国自有金融信创生态也将呈现愈发清晰的轮廓。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2023-2-15 17:34
信创产业观察员
粉丝0 阅读1273 回复0
上一篇:
2023年信创发展趋势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5
下一篇:
“数仓黄埔军校”Teradata退出中国市场,是好是坏?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23-02-20
电话:1718010320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
意见反馈:sxitaic@163.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2 信创观察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20006596号-5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1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