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工业产品发布会引发关注,主办方龙芯中科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了29款自主工业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全部基于国产的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长久以来,来自西方国家的两家科技公司的指令系统以及基于这两类指令系统所构建的信息技术体系,主导着全球信息产业。 近日,《面对面》专访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他讲述了自己和中国“芯”的故事。 胡伟武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9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订了《瓦森纳协定》,对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中国尖端科技实施全面封锁。 当时我们从美国进口的高性能计算机,用于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民用目的,但机房外都要盖一个玻璃墙,美国商务部也会派出技术专家来监督。 胡伟武不服:“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自己的CPU芯片呢?” 2001年初,在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33岁的胡伟武带头组建课题组,开始自主CPU芯片的研制。 2002年8月10日凌晨,中科院计算所北楼105房间内,一台安装了“龙芯1号”芯片的计算机顺利启动,这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CPU芯片。 胡伟武回忆说,黄令仪老师65岁退休了,受胡伟武的聘请来到龙芯中科,自己掏了11万元支持,年近80了依然一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查电路。 胡伟武曾劝告黄老师:“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别亲自干了。” 黄老师脱口而出:“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胡伟武的导师夏培肃也曾多次对他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搞好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我们这代人没搞好,你要搞得比我好。” 不过自研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从2001年到2010年,龙芯研发经费投入超过4亿元,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总体成果却并不显著,作为带头人的胡伟武也受到社会的质疑。 胡伟武透露,就在举步维艰的时候,很多国外芯片公司主动找到他,表达了“合作”的意向,提出给予授权或合资办企业,但胡伟武拒绝了。 他说:“其实它们就是四个字——缴枪不杀。你要了人家技术,就会丧失你的研发能力。如果中断了自主研发过程,你就只能跟着它,它给你什么,你要什么,很受牵制。” 之后,龙芯开始市场化运作,对处理器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龙芯团队也放弃原有事业编制,从中科院计算所辞职下海。 胡伟武承诺,从此以后不评奖,不评职称,放弃院士申报。他说:“中国不缺院士,缺的是像Intel这样的企业。” 直到2015年,通过调整产品定位,龙芯销售额过亿元,从亏损走向了盈利。 2018年,国内芯片行业遭到西方某些国家的刻意打压,通过授权使用国外成熟指令系统的做法行不通了。 自己研发指令集?风险可想而知,对于龙芯这样的企业有可能是颠覆性的,胡伟武说这相当于“把地基都拔了。” 胡伟武透露:“有半年时间茶不思、饭不想,后来突然想到这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2019年底,龙芯开始研发自己的指令系统“龙架构”。如今,基于“龙架构”所创建的龙芯信息生态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 谈及人们对龙芯的评价,胡伟武说:“希望人们买龙芯不是因为支持自主,而是基于它性价比的考虑。另外,人们提到龙芯、提到这帮人时,觉得他们还是做实事的,说到能做到,就行了。” |